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的治水思路,以及推動水利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,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,更是我們水利人在新時代背景下,推動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。作為一名四川水發設計公司的地質勘察人員,在工作中深入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,不斷創新,提高勘察設計質量,以實際行動踐行全會精神,助力我國水利事業的繁榮與發展。
一、深入貫徹全會精神,提升水利勘察設計質量
在地質勘察工作中大力推廣和應用新型勘察技術,運用無人機航測、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獲取地形地貌數據,積極踐行科技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。從流域綜合治理的角度出發,綜合考慮水資源、水環境、水生態等多方面因素,確保勘察設計方案的系統性、科學性和可持續性,積極踐行系統治理思路。在生產中,積極探索項目管理新模式,推行EPC(工程、采購、建設)總承包模式,強化項目全過程管理,積極踐行深化改革、完善體制機制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,提升水利工程勘察設計質量,是我們每一位水利勘察設計人員的職責所在。在未來的工作中,我們將繼續以全會精神為指導,不斷探索和創新,在水利勘察設計領域力創佳績。
二、勘察方法數字化,推動水利工程建設
在全會精神的指引下,水利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與機遇。勘察方法多樣化,勘察技術智能化。
(一)推廣智能勘察技術
為了推動水利建設高質量發展,勘察行業引入集成地理信息系統(GIS)、遙感技術(RS)、機載LiDAR和全球定位系統(GPS)等技術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勘察質量。我們引入“天-空-地”一體化的勘察方法,利用衛星、飛機及地面物探相結合開展工作;對于喀斯特地貌,利用小型無人機機載LiDAR獲取高精度數據,實時指導勘察設計工作。
照片1 傳統地質測繪 照片2 無人機地質測繪
(二)數字化在勘察設計中的應用
數字化設計是未來水利勘察設計的重要方向。通過構建三維設計模型,不僅可以直觀展示工程結構,還能進行虛擬施工模擬,提前發現和解決設計中的潛在問題。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術在水利勘察設計中的應用,為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可能。通過BIM技術,有助于實現設計數據的共享和協同工作,提高勘察設計效率,可以實現設計、施工、運維各階段的信息集成與共享,有效提高工程建設的管理水平。
(三)推動綠色勘察設計理念
在新時代水利工程建設中,秉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。在水利工程勘察設計時,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,注重工程與環境的和諧共生。在水利勘察中引進水平定向鉆替代傳統爆破平硐,大幅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;施工中采用環境友好型材料,優化勘察工藝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。
照片3 傳統勘察平硐 照片4 水平定向鉆勘察
(四)深化產學研合作
創新勘察需要依托強大的科研力量。我在工程勘察過程中與高等院校、科研機構緊密合作,共同完成相關專題,共同開展勘察設計技術的研究與開發,將最新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水利工程建設中。
創新勘察設計方法是推動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手段。通過上述措施,我們不僅能夠提高勘察設計的質量和效率,還能夠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在未來的工作中,我們將繼續探索和實踐,不斷推動勘察設計方法的創新,為建設更加安全、高效、環保的水利工程建設貢獻力量。
三、強化責任擔當,推動水利勘察行業轉型升級
作為新時代水利勘察設計行業的一員,我們肩負著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使命。在工作中,勇于創新,專項研究,不斷提升自身素質,以高度的責任感推動行業發展。我通過和多個科研院校及設計單位的合作,深化專業技能,改善管理方法,引進先進技術、先進工藝、先進方法,多措并舉,旨在提升勘察設計質量,增強行業競爭力,為推動四川水利高質量發展作好自己的本職工作。